瞼板腺癌(瞼板腺癌早期圖片) |
文章来源:大港區 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6:51:02 |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瞼板腺癌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瞼板腺癌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 眼部惡性腫瘤包括哪些?生存率如何?眼腫瘤指眼球和眼附屬器腫瘤,包括眼內、結膜、眼瞼、淚器和眼眶腫瘤等。根據性質可分為良性腫瘤、癌前病變和惡性腫瘤。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內原發性惡性腫瘤,發病率約為1/15,000-20,000活產兒。分為遺傳型和散發型,可雙眼或單眼發病。表現為視網膜黃白色腫塊,可沿視神經向眶內和顱內蔓延,或通過血行、淋巴轉移而導致死亡,死亡率約27%。 結膜惡性黑色素瘤可原發或繼發於黑痣和後天獲得性黑變病,發病率約1/200,000。好發於中老年,表現為結膜隆起的色素性腫物。惡性度高,可向臨近組織擴散和局部淋巴節轉移,轉移後中位生存期僅7個月,十年生存率約41.0%。 眼瞼皮脂腺癌主要起源於瞼板腺,也有起源於睫毛Zeis腺,占我國眼瞼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二位,多見於中老年女性,好發於上瞼。瞼板腺癌占我國眼瞼惡性腫瘤的39%,遠高於歐美國家(6%)。遠處轉移率約13%,複發率約37%,死亡率約25%。 淚腺腺樣囊性癌是淚腺惡性上皮性腫瘤,占淚腺腫瘤的20~25%,居第二位。臨床表現為眼球突出、移位,眼眶外上方腫塊,可有自發性眼眶疼痛,是腫瘤早期侵犯神經及鄰近骨膜所致。惡性度高,死亡率約70%。 眼眶淋巴瘤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眼眶原發性惡性腫瘤,約占眼眶腫瘤的55%,占所有眼腫瘤的8%。男性和60歲左右老年人多見,雙眼發病率為10%。常表現為眼球突出和眼瞼腫脹,可伴有疼痛和炎性反應,也可有結膜水腫、上瞼下垂、複視、視力損傷、眼球運動受限、淚漏、淚囊炎、鼻淚道阻塞、異物感等臨床表現。五年生存率約74%。 眼皮裏長了一包常有人問眼科醫生:“眼皮裏長包是什麽病?”眼皮裏長包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眼瞼包塊,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。引起眼瞼包塊的原因很多,臨床上根據其原因不同大體分為四種。 瞼腺炎即麥粒腫,又可分為外瞼腺炎和內瞼腺炎,其中外瞼腺炎俗稱偷針眼,是Zeiss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。內瞼腺炎為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。內外瞼腺炎均表現為眼瞼紅腫、疼痛、局部硬節,有時可發生畏寒、發熱等全身症狀。因瞼板腺比Zeiss腺大,所以內瞼腺炎炎症比較劇烈,痛感比較明顯,但因其病變深在,眼瞼紅腫沒有外瞼腺炎那樣明顯 瞼板腺囊腫即霰粒腫,是因瞼板腺排出受阻和分泌物瀦留而形成的慢性炎性肉芽腫。表現為眼瞼無痛性包塊,可單發或多發,眼瞼皮膚正常或稍被包塊頂起,隱約可見皮下之包塊。因無急性炎症,常於囊腫較大時才被注意。 瞼板腺癌它是原發於瞼板腺的惡性腫瘤,多見於40歲以上的女性。它的早期表現為瞼板腺內無痛性包塊,不與皮膚粘連,酷似瞼板腺囊腫。當包塊變大時,瞼結膜麵或皮下可見黃色結節,觸之表麵不平。晚期癌組織破潰,可發生全身轉移而危及生命 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瞼包塊如眼瞼的海綿狀血管瘤、脂肪瘤、粉瘤或眼瞼結核等。 上述這些原因中,以瞼腺炎和瞼板腺囊腫最為常見。瞼板腺癌的預後最差,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瞼包塊相對少見一些。這些病的臨床表現除眼瞼長包塊之外,還有各自不同的症狀和體征,治療方麵也隨病因不同而不盡相同。所以,當出現眼瞼包塊時,應盡早明確病因,及時治療,特別是老年病人則更應該警惕有瞼板腺癌的可能。 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 |
相关资料 |